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工伤后单位提出 “私了调解”,不少人觉得能省时间就答应,结果要么拿不到钱,要么少拿一半赔偿。工伤调解得守好 “官方流程、金额底线、合规手续” 三道关 —— 毕竟,口头承诺不如白纸黑字的官方文书,一时妥协可能换来终身遗憾。
一、先防 “空头支票”:私下调解不如官方出具调解书
很多人图省事,和单位私下签个协议就完事,结果单位反悔或拖延付款,只能重新走诉讼流程。
正确做法:必须通过法院或仲裁委调解,由官方出具《民事调解书》或《仲裁调解书》。这类文书有强制执行力,只要单位逾期不付款,你不用再起诉,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(冻结账户、查封资产),最快 1 个月就能拿到钱。
二、再算 “金额底线”:低于法定标准 70% 的调解别答应
单位常利用 “你想尽快拿钱” 的心理压价,比如法定应赔 20 万,只给 8 万就想了结。一旦签了协议,哪怕后来发现少算 10 万,也很难反悔。
关键三步避免吃亏:
提前算清法定赔偿:按当地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算全项目,别漏了医疗费、护理费;
设定 “底价”:低于法定标准 70% 的 offer 直接拒绝。比如法定应赔 15 万,底价至少 10.5 万,低于这个数不如走法律程序;
警惕分期支付陷阱:若实在要分期,第一笔至少付 50%,并在协议里写 “任何一期逾期,剩余款项立即全部到期”,避免单位长期拖欠。
三、盯紧 “合规细节”:转账、协议不规范,等于留隐患
有人收了现金没写收据,单位反咬 “已全额支付”;有人协议没写赔偿项目,后续做二次手术,单位说 “协议里没包含手术费”,一分不掏。这些麻烦,全是手续不规范导致的。
必须注意的合规细节:
支付方式:只接受单位公户转账,备注 “XX 工伤赔偿款”,拒绝现金或老板个人账户转账 —— 公户转账有记录,后续扯皮能当证据;
协议条款:要写清 “赔偿项目 + 金额 + 支付时间”,双方签字盖章 + 按手印,各存一份原件。
四、加好 “违约条款”:没约定违约成本,单位可能故意拖
如果协议只写 “12 月前付清”,没说逾期怎么办,单位可能故意拖延 —— 反正违约不用花钱。曾有案例:协议没约定违约金,单位拖了半年才付款,员工只能认栽,没拿到一分补偿。
协议里必须加的违约条款:
违约金:“逾期每日按未付款的千分之五支付违约金”;
维权成本:“若单位违约,员工追讨赔偿产生的律师费、诉讼费,全部由单位承担”。
五、避开 “后续争议”:没稳定伤情别调解,协议要留 “例外”
要是没做劳动能力鉴定就调解,或没考虑后续治疗,可能签了协议还得自己掏钱。
规避方法:
等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再调解:伤情没稳定、没评上等级,没法算清赔偿,别急着谈;
协议注明例外情况:如果后续可能有治疗(如取内固定、旧伤复发),要写 “本次赔偿不包含后续工伤治疗费用,后续因本次工伤产生的医疗费,仍由单位承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