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不少长期久坐、搬重物的职工患上腰间盘突出后,纠结 “算不算工伤”,有人觉得 “是工作累的就该算”,也有人因拿不出外伤证据被驳回。其实腰间盘突出能否认定工伤,关键看 “是否由急性外伤引发”。
一、这 2 种情况,腰间盘突出能认定工伤
1. 急性外伤直接引发,诊断证据要 “达标”
必须是工作中突发急性外伤(如搬重物时腰部扭伤、被重物撞击腰部),直接导致腰间盘突出,且诊断证明需明确标注 “急性外伤史”,同时满足以下任一证据条件:
优先证据:受伤 1 个月内的核磁共振(MRI)影像,显示椎间盘髓核急性突出,且伴有坐骨神经刺激症(如腰腿疼痛、下肢麻木);
补充证据:若未做早期 MRI,可提供受伤后早期 CT 片(证明髓核突出),再搭配 3-6 个月的治疗记录(如理疗、药物治疗单据),证明伤情与外伤的关联性。
2. 符合评级标准,能拿法定赔偿
根据《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》,急性外伤导致的腰间盘突出,可按伤情评级:
十级:椎间盘髓核突出伴神经刺激症(如腰腿疼痛影响活动),未做手术;
九级:因突出进行手术治疗(如髓核摘除术)。
以月薪 8000 元为例,十级可拿 7 个月工资(5.6 万元)一次性伤残补助金,九级可拿 9 个月工资(7.2 万元),还能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资、医疗费报销等待遇。
二、这 2 类情况,认定工伤大概率失败
1. 非急性或陈旧性问题,与工作外伤无关
陈旧性损伤:腰间盘突出是长期劳损(如常年久坐)或退行性改变(如年龄增长导致),而非突发工作外伤引发;
仅为 “膨出” 而非 “突出”:医学上 “膨出” 多为椎间盘退变导致的髓核轻微突出,通常不满足工伤 “急性损伤” 要求,认定难度极大。
2. 缺乏关键诊断证据,无法证明关联性
错过早期检查:受伤后未在 1 个月内做 MRI 或 CT,导致无法通过影像证明 “急性突出”,后续再检查可能因伤情恢复,无法追溯与外伤的因果关系;
诊断表述模糊:医生未在诊断证明中注明 “急性外伤引发”,仅写 “腰间盘突出”,无法作为工伤认定的关键证据。
三、实操 3 步走:避免因证据不足错失权益
1. 第一时间就医,锁定 “急性外伤” 诊断
受伤后 24 小时内到医院就诊,明确告知医生 “工作中受伤”,要求在诊断证明中清晰标注 “急性外伤引发腰间盘突出”,并完整保留:
影像资料:受伤 1 个月内的 MRI 或 CT 片(标注检查时间、医院名称);
诊疗记录:门诊病历、处方单、理疗单据等,证明后续治疗与外伤的关联性。
2. 区分 “突出” 与 “膨出”,避免诊断偏差
拿到诊断报告后,重点看是否明确为 “髓核突出”,若写 “髓核膨出” 或 “退行性改变”,需及时与医生沟通,补充说明受伤经过,必要时申请复查,避免因诊断表述模糊影响认定。
3. 按时申请工伤认定,不超时效
单位申请:督促单位在受伤后 30 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,若单位拖延,可书面催告并保留记录;
个人申请:单位不配合的,需在受伤后 1 年内自行向人社局提交申请,材料包括:
工伤认定申请表;
劳动关系证明(工牌、工资流水);
诊断证明、影像资料、诊疗记录;
外伤经过说明(可附工友证言、工作场景照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