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在职场辞退纠纷中,企业常以多种理由解除劳动关系,但不同理由的合法性及员工应对策略差异较大。
一、常见辞退理由及法律风险分析
1.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
企业主张:员工在试用期内未达到岗位要求,如业绩不达标、违反规章制度等。
合法性前提:
需书面明确录用条件,如量化考核指标,并提前告知员工;
辞退决定必须在试用期内作出,且有证据证明员工不符合条件。
风险点:若未明确录用条件或超期辞退,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。
2. 不能胜任工作
企业主张:员工经考核无法完成任务,或能力不匹配岗位要求。
合法性前提:
需有量化考核标准,且员工确实未达标;
必须先进行培训或调岗,二次考核仍不合格方可解除;
需支付N(工作年限×月工资)的经济补偿,未提前30天通知需加付N+1。
风险点:直接以“不能胜任”辞退而未履行培训/调岗程序,违法概率极高。
3.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
企业主张:员工存在迟到、旷工、失职等行为,违反公司制度。
合法性前提:
规章制度需经民主程序制定(如职工代表大会通过)并公示;
违规事实需有明确证据(如考勤记录、监控录像);
制度条款需合理(如“迟到一次即辞退”可能被认定为不合理)。
风险点:制度未经民主程序或无证据支持,辞退可能违法。
4.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
企业主张:因公司搬迁、业务调整等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。
合法性前提:
需与员工协商变更岗位,协商不成方可解除;
需支付N或N+1的经济补偿。
风险点:未协商直接解除或“客观变化”证据不足,可能被认定为违法。
5. 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
企业主张:员工因过错导致公司重大损失(如泄露机密、渎职)。
合法性前提:
需证明员工存在失职行为,且损失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;
规章制度需明确“重大损失”的量化标准。
风险点:无法举证损失或因果关系,可能败诉。
二、员工应对策略与维权步骤
1. 拒绝签署不利文件,固定证据
警惕“离职申请”陷阱:企业可能以“个人原因离职”掩盖辞退事实,签署后将无法主张赔偿。
要求书面辞退通知:需明确解除理由、补偿方案,拒绝口头通知或模糊条款(如“双方无争议”)。
保留关键证据:包括劳动合同、考勤记录、工资流水、沟通记录等。
2. 协商优先,明确补偿方案
协商解除:企业提出劝退时,可主张N或N+1的补偿,建议签订书面协议明确金额和支付时间。
避免情绪化对抗:直接主张“2N赔偿金”可能导致企业放弃协商,转而收集员工“违规证据”。
3. 违法解除的维权途径
仲裁与诉讼:若企业无合法理由辞退,可主张2N的违法解除赔偿金(工作满1年赔2个月工资)。
关键举证:
企业需证明辞退理由合法,如制度民主程序、员工违规证据;
员工可质疑证据真实性,如监控录像剪辑、制度未公示。
4. 特殊情形应对
试用期辞退:要求企业出具“不符合录用条件”的书面证据,否则可主张违法解除赔偿。
变相逼迫离职:企业通过调岗降薪、增加工作量等方式逼迫员工离职,可主张“被迫辞职”并要求N的补偿
上一篇:超龄用工工伤实务争议要点解析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