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建筑工地上的 “临时工” 摔断了腿,单位说 “没签合同不算工伤”;工厂临时招的搬运工被砸伤,老板以 “不是正式员工” 为由拒赔…… 现实中,很多临时工受伤后维权碰壁,只因对方拿 “临时工” 身份说事儿。但法律从不论 “正式工” 还是 “临时工”,只要符合条件,工伤认定一视同仁。
一、“临时工” 也能认定工伤,关键看这两点
1. 存在劳动关系(包括事实劳动关系)
工伤认定的前提是 “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”,但这和 “是不是临时工” 没关系。哪怕没签劳动合同,只要能证明 “为单位干活、受单位管理、拿单位工资”,就算事实劳动关系。
比如老王在工地做临时工,没签合同,但每天由包工头安排干活、月底领现金工资,还有工友能证明他在工地工作。这种情况下,人社局会认定他和施工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,满足工伤认定的前提。
2. 符合 “三工” 条件
不管是不是临时工,认定工伤都看 “工作时间、工作场所、因工作原因”:
工作时间:包括上班时间、加班时间,甚至因工外出期间;
工作场所:不仅指办公室、车间,还包括因工作去的其他地方(比如送材料途中的货车上);
因工作原因:比如搬运货物时被砸伤、维修设备时被划伤,都和工作直接相关。
去年有个案例:某装修公司临时雇小李刷墙,小李站在脚手架上作业时摔下受伤。法院认为,他是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场所因工作受伤,尽管是临时工,仍被认定为工伤。
二、单位常说 “临时工不算工伤”,这是错的
有些单位拿 “临时工没缴社保”“没签合同” 当借口,其实这些都不是拒绝工伤认定的理由:
没缴社保:单位没缴社保,不影响工伤认定,只是赔偿由单位自己承担(而非工伤保险基金);
没签合同:可以用工资记录、考勤表、工牌、工友证言等证明事实劳动关系,照样能申请认定。
最高院在类似案件中明确:“用工单位不能以劳动者是‘临时工’为由,免除工伤保险责任。” 就像违法承揽工程的包工头能享受工伤保险一样,临时工的劳动同样受法律保护。
三、临时工维权,这 3 步最关键
1. 第一时间固定证据
保存好工牌、考勤记录、工资条(哪怕是微信转账记录);
让工友写书面证言,说明你在什么时间、因什么工作受伤;
保留医疗记录,诊断证明上要写清楚受伤原因(比如 “高处坠落致骨折”)。
2. 及时申请工伤认定
单位 30 天内没申请的,自己要在 1 年内向当地人社局申请(超期可能麻烦);
申请时提交《工伤认定申请表》、劳动关系证据、医疗证明,材料不全的按要求补充。
3. 单位不认账?让它举证
如果单位说 “不是工伤”,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 19 条,得由单位拿出证据(比如证明你是干私活受伤)。拿不出证据的,人社局会直接认定为工伤。
四、给临时工的 3 个提醒
别信 “临时工不赔” 的鬼话:法律只看事实劳动关系和工伤事实,不看身份标签;
干活时留个心眼:拍照记录工作场景,保存和工头的聊天记录(比如派活通知);
受伤后别私了太快:很多单位趁你不懂法,用几千块打发你,最好先咨询人社局或律师,算清法定赔偿再谈。
“临时工” 只是民间说法,法律上从来没有 “临时工不算工伤” 的规定。只要你为单位干活、在工作中受伤,就有权申请工伤认定。单位想拿 “临时工” 当挡箭牌,既不合情也不合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