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
全部 298 公司动态 2 行业动态 10

工伤认定书有多重要?3 个核心作用 + 5 处核对要点,错 1 处可能少拿 10 万赔偿

时间:2025-10-11   访问量:1003
<p>

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
不少工伤职工拿到工伤认定书后,随手一放就不再关注,却不知这份文件是后续维权的 “命脉”—— 没有它,无法申请劳动能力鉴定;信息错漏,可能导致伤残评级偏低或责任主体错位。

一、工伤认定书:3 个核心作用,少它寸步难行

1. 工伤赔偿的 “资格通行证”

认定书的首要作用是 “定性”—— 确认事故是否属于工伤范畴,这是启动所有赔偿流程的前提。无论是工厂操作机器受伤、工地高空坠落,还是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责的交通事故,都必须先拿到认定书,证明 “属于工伤”,才能申领工伤保险待遇。

2. 后续流程的 “法律敲门砖”

拿到认定书后,才能推进两大关键步骤:

申请劳动能力鉴定:确定伤残等级,而伤残等级直接决定一次性伤残补助金、就业补助金等金额;

主张法律维权:若单位拒赔,认定书是劳动仲裁、诉讼的核心证据,甚至影响强制执行。没有它,仲裁委可能直接驳回申请,法院也难以支持你的诉求。

3. 信息准确性:直接影响赔偿结果

认定书上的信息一旦出错,可能导致流程卡壳或赔偿缩水。

二、拿到认定书先核对:5 处关键信息,错 1 处都要改

1. 受伤部位:伤残评级的 “核心依据”

这是最容易出错也最致命的一项,需满足 “具体、准确、无遗漏”:

正确表述:“左手中指末节粉碎性骨折”“腰椎 L3 椎体压缩性骨折”;

错误表述:“手指受伤”“腰部不适”;

核对技巧:拿医院诊断证明逐条比对,尤其注意 “延迟显现的伤情”(,若认定书遗漏,需立即联系工伤科补充。

2. 用人单位信息:避免 “责任主体” 被偷换

需确认单位全称与实际用工主体一致,警惕两种情况:

被替换为 “空壳公司”:实际工作单位是 A 公司,认定书却写 B 公司;

劳务派遣单位错位:若为劳务派遣,需确认认定书中的 “用人单位” 是派遣公司还是实际用工单位;

应对方法:发现信息不符,立即提供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等证据,要求工伤科修改,避免后续追责找不到责任方。

3. 个人基本信息:身份一致性的 “基础门槛”

姓名、身份证号必须与身份证完全一致,哪怕是同音字、身份证号数字错位,都可能被认定为 “主体不符”,影响后续流程。

4. 认定依据与结论:明确 “是否工伤” 的法律支撑

认定书上会注明 “认定工伤”“视同工伤” 或 “不予认定” 的法律依据(如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第十四条第一项 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”)。需重点确认:

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;

法律依据是否准确,若对结论不服,可在 6 个月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。

5. 时间要素:锁定 “因果关系” 的关键

包括 “事故发生时间”“诊断时间”,需与医疗记录完全吻合,否则单位可能主张 “伤情与工伤无关”:

核对技巧:对比事故现场照片、急诊病历上的时间,确保三者一致。

三、拿到认定书后的 “黄金 3 步”,缺一不可

1. 立即索要原件,不给就找人社局

若单位以 “帮忙办理后续流程” 为由扣留原件,可凭身份证到人社局工伤科申请 “加盖公章的复印件”,避免单位篡改或遗失。

2. 当场标记错漏,及时申请修改

拿到认定书后,用荧光笔标出受伤部位、单位名称、时间等关键信息,发现错漏当场向工伤科提出修改,需提供以下证据支撑:

受伤部位错误:补充医院诊断证明、影像报告;

单位信息错误:提交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;

时间错误:提供事故现场监控、同事证言。

3. 双重存档,避免遗失

电子存档:扫描或拍照保存电子版,上传至云端备份;

纸质存档:将认定书放入档案袋,与诊断证明、劳动合同单独存放,后续劳动能力鉴定、仲裁均需原件。


上一篇:第三方赔偿后,公司还得发停工留薪期工资?法律明确:可双拿

下一篇:工伤维权怎么收集劳动关系证据?3 类核心材料 + 3 个特殊场景,证据链要这样搭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